2009/04/17

南里 朋子;對於藝術環境的思考。

文╱南里 朋子









寧願體驗還不如想......
這樣的欲求一直讓我動 ─ 移動‧行動。
用經驗來積蓄知識以及身體感覺,這方式也許現在不流行。
不過意識著反流而故意試試 就會喚起沒想到的知覺。
然後很強勁得留在記憶中。
同時,想要掌握自己對時代的感知器...而習慣的運轉。
不管方式。生活上、媒體上......哪裡都有好奇。
體驗與好奇還有加上情感戰鬥......總是我思考的第一步。

我在台灣生活六年。我對這個異國的感覺也漸漸得變化了。
一開始,氣候、食物......等環境因素讓身體的變化反應很明顯。太喜歡
喝木瓜牛奶、喝了太多就胖了三公斤,被咬小黑蚊的手背繼續瘍了一個
多月,不習慣台灣冬天的濕氣就常常感冒......等等,現在身體已經習慣
了這些事情沒有發生。

之前我回國 (日本) 時候,就像 “回家"那個字一樣,有感覺回到原來
的家。有了安逸感與懷念。不過現在我到達成田飛機場接觸了很多日本
人的臉時,我會有異國情緒。也好像比之前敏感,對日本人獨特的習
慣、街路的變化......等。發現自己變得很客觀得觀察自己的國家。

這六年間我對台灣的印象,台灣變化的相當快速。

但是這變化只不過是我的印象。在日本東京生活二十多年的我,第一次
在國外生活,然後看到自己的眼前越變越多的建築物(大樓、公寓、集合
住宅區、高鐵、捷運...等),政治主權的輪替,打扮、化妝蔓延到高中生
,腳踏車的流行(不是當作生活需要品而是當作style的),藝術界裡面美
術館與畫廊對年輕藝術家的投資忽然變得熱鬧...等等,然後我的一隻腳
就像踏進了那旋渦裡,但另外一隻腳卻是站在那旋渦外面的感受一樣。
我個人的看法是,這變化會繼續,不過目前看起來有一點近視眼,消費
性的變化中,也有存在著一些年輕人注意變化的展開方式與長距離的展
望。

我慢慢的開始分不出來日常與非日常,只是把生活上發生的事情更拉近
自己。

不過我總是覺得現在在這裡,同時我也不在這裡。總是有存在著客觀看
的自己。嚇到我眼前走路的巨大蚯蚓(日本沒有那麼大的)的我,用網路
試著掌握世界的我,也是在台灣‧台南的學校學習西方哲學的外國人。
我的作品裡面可能會看得到現在我在這裡的身體感覺,跟我的心不在這
裡的精神游離狀態的衝突、或者分裂狀態。

我有興趣把我的過動身體帶去怎麼樣的統合狀態。小孩子玩辦家家酒時
候盡量得組成、合併起來自己的經驗與想像。他們使用著自己的身體與
身邊的所有的東西來越來越進入事情(不應該說故事),讓事情熱騰騰。
我創作時候的狀態有一點像他們辦家家酒的延長線上。跟他們不一樣的
應該是我會期待結果不是只有主觀。不過小孩子玩時候看看跟誰一起玩
,他們有時候會衝突,有時候會意氣相投,然後無意識得學習小社會;
另一方面,創作者從一個方向投出去作品可能是太任性?透過作品連結
其他人應該是自己會成長的機會?


未來,雖然住在一個地方我可能會累積體驗而且可以有理性且感性的活
動。不過我現在的階段,還有欲求身體的移動(旅行),不定的生活中創
作是很要體力的。不過可以享受那生活時候就應該要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