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7

鍾順達;可能性.擴張.當代藝術。

文╱鍾 順達










在討論當代藝術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什麼是藝術?我認為藝術的產生,
是用來彌補在人類各學科間所遺留的心靈漏洞,而和其他學門最大的不
同在於,藝術不具有絕對的目的性,可以沒有為什麼而為。藝術可以是
說明、直觀、感覺的或想像的。例如..科學研究火箭是為了飛行;哲學
研究飛行是種思考的、邏輯的推衍;但是透過藝術來看、來表現的飛行
,會比科學、哲學有更多的可能性與趣味。因此,我認為藝術的產生填
補了人類在各學門之間的空缺。

21 世紀的當代藝術在找尋一種新的可能,並且在可能裡找到趣味。藝
術越來越著重和人的互動,以及和人的關係。藝術開始積極地在生活用
品、各種各樣的人事物、建築、設計、甚至生活方式裡的尋求特殊關
係。或者在議題上(例如環境問題)、在未知的領域中(例如對未來的
想像),汲取創作的養份。

另一方面,由於藝術領域開始跟其他領域產生關聯,藝術在各類別之間
的界線似乎更模糊了。由於後現代解構精神的延續,藝術的分野也更加
模糊,設計、生活、文化都可以被視為藝術的一部分。藝術在本位上希
望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但在這些不斷膨脹的可能性之下,往往會輕忽對
「嚴謹」的要求。因而有的作品被放在純藝術的領域中,會產生另一種
閱讀的方式,這是一種新的可能性,但也或許是另一種吊詭。在展演場
域亦是如此,有些展覽會以策展人的名義去探討社會議題,或者將大眾
文化、生活用品的設計放進展場,在這部分或許是一種擴張,但也會造
成一種更鬆動的藝術狀態。然而,這種變動中,使得21世紀的藝術的可
能性變多了,無論是極端的衝動、傷害、自嘲,藝術有了無限的可能。
在藝術裡玩的感覺被強調,該小心的是,當作品缺少了嚴謹,就算獲得
了無限的可能,但可能什麼也不是了。

當代藝術作品有被強調一種互動的過程,希望能讓觀眾找到趣味性,因
此,大眾對於閱讀作品也開始期待一種便利性,在說明、展示、作品呈
現上,他們開始希望獲得快速、應有盡有的資訊,期待作品給予他們一
些東西;然而,更應被強調的,該是觀眾自身看到作品所產生的感動或
心理狀態的變化,這些感覺才是觀眾在閱讀作品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若忽略了自己對作品的感受這一部分,是非常可
惜的。不過,閱讀當代藝術的觀眾也會比較辛苦,因為當代藝術的多元
形態,使觀眾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識與涵養來理解作品。相對地,當代藝
術家也開始必須先理解什麼是藝術,才能思考創作,創作者已經無法像
上個世代的藝術家一樣,純粹地拿起筆憑藉原始的直感去繪畫,而需要
花很多時間去找尋藝術對自身的意義。

21 世紀的藝術創作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創作與影像的高度結
合,或著說是創作者受到影像的影響變大了,無論是平面、動態的攝影
,甚至利用電腦處理影像完成作品或依據影像來繪畫,還是日常生活中
的影像媒體所提供的資訊,影像提供了創作者創作的路徑,或者說是捷
徑。然而,媒材應該是創作者藉由的感知來選擇,透過什麼媒材能恰如
其分地傳達理念是很重要的;在媒材的使用上,媒材和作品的關係不應
被忽略,當代藝術的影像作品大量增加,或許和媒材的便利性有關,不
過由於影像的說明性很強,這也往往成為創作的時候需要取捨與深思的
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