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怡潔
何為當代的自我
當代創作的特質和狀態,同步展露了許多當代的環境氛圍,其中可以窺
見的特質有:對位、失語失重、速度感(時間感)的消失等等,這些特質
與我們的生活情境是一體兩面的,服務於我們的科技性義肢,在使用過
程中已改變我們的體質,使身體被介面化了,時間也從加速變成失速
,每當電源一打開,又是另一個白晝,MSN 中將人視窗化,並發明出
喜、怒、哀、樂等各種情境化的表情符號, 將人的情趣與表情予以規格
化,且能於同時間與好幾個對象聊天,我們總在同一時間參與著於多個
情境。而被訊息化的身體總在電源被關掉後出現焦慮,因為我們所需的
資訊與對象已然存在於電傳的去拓樸空間,而身體在電源的切換之間,
則不斷經歷著共時性與歷時性的斷裂之中。
當下人在生活場景中不斷地被規格化,而且特別是訊息化,我們習慣性
接收大量的訊息,信箱中的信件總是大量湧進,一旦在網路空間中註冊
了帳號,即將註定成為一個訊息的接納器,這個自動化過程將一切化約
到一個手指運動—「點」(click),而眼球則因持續地凝視逐漸不再轉
動,我們越來越習慣於單一的動作與姿態,以及圖像符號 (icon),這
是一個不成比例的交互作用,單一的手指運動和凝視相對於大量的資訊
和聯結,行為被訊息訓練的越來越單一,無線感應器的應用,甚至連最
後一個動作都幫我們省去了;醫療設備中的呼吸器幫助跳不動的心臟持
續血液的換氧,我們對待我們的身體像個旁觀者一般,搬出了軀殼。在
這林林總總的條件下,我們已經慣於寄居,寄居在網路世界、寄居在虛
擬的世界、寄居在消費的系統裡用,在這些被訊息化、規格化的符號中
與自我進行對位和漫遊,並且只有重複。
接下來應該出現什麼
相對於建立一個“風格"。當下的生活的特色反而是一種對逝去 “風
格"的一種懷念,同時也是對它的缺乏以及它頑固的追求。當然我們可
以說上述對逝去的風格的懷念與頑固追求行為本身也會造成一種風格,
但是此時所表現出的風格,已不再是基於一個造物主的角色去讓"獨
創"現身。它的理念中,世界不再是贈與,而是製品,它被宰制、操
控、冊錄、以及控制:後天的獲取。
它質疑創世理念,忘記起源、既定意義和本質;有別於傳統的生殖系統
的當下物種,基本上也隸屬於一個有根本地位的象徵族群,創作中所出
現的元素,建立在它所固有的 “自然"之上,並駕馭它,而此自然正來
自於過去全面性的秩序之中:內外的絕對界線。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無法利用事物所擁有的視覺特徵來界定藝術作品
,藝術作品的外觀再也沒有任何先驗的限制,藝術作品可以跟任何事物
一模一樣。而繪畫不再是通往想像世界的一扇窗戶,而變成只是物件本
身。變成一項可以被納入算式中的一個可變變數,回應到前述章節提到
電訊網路所搭設起的一個平台,提供記號與記號的運算,由此似乎可看
出當代性的特點:小系統的建構,一個既不是大敘事的,也不反對大敘
事的位置,而是建構一套新的思考系統,定自己的遊戲規則,成為一個
表述的介面,而非表述內容。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曾說過大
敘事的消失正是後現代主義的主要論點,但是,隨著現代主義的退場,
大敘事並未因而消失,而是蛻變為具有功能性的道具,所謂功能性的道
具,即是成為句法演練中的一個元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